心肺复苏的前世今生之前世篇
心肺复苏的前世今生之前世篇
心肺复苏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
•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已经提到复苏方法:“救自缢死…徐徐报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安被卧之”是指平卧位,“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是指连续胸外按压,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心肺复苏的详细描述。
•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写到:“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这更直接描述了人工呼吸。
在《圣经》中也有关复苏的记载,“先知伊莱贾抱着孩子到自己的床上并向上帝祈祷, 然后,他在孩子身上拉伸了(stretched himself upon the child)三次,上帝倾听了到伊莱贾的声音, 孩子的灵魂再进入,他复活了。” 实际上“拉伸上半身”在近代心肺复苏方法中的“仰卧牵臂”复苏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处。
智慧的古人探索用四种方法来进行复苏:
1.利用体位复苏
•约3500年前,埃及人对溺水的患者使用了倒挂法,将溺水者头朝下,双脚挂在树上,这一方面有助于排除肺内的积水,增加肺内氧交换的面积,另一方面增加了胸腔里的压力以帮助呼气,压力减小后有助于吸气。这一方法在欧洲盛行了很长时间。
•18世纪,复苏术的发展与溺水的联系尤为密切,在没有电、没有汽车等现代文明的过去,溺水死亡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人们在救治溺水的过程中发展了复苏术,当时有“马背复苏法”和“酒桶复苏法”。马背复苏是将患者横向俯卧在马背上,驱马跑动,由于躯体在马背上反复颠簸,使患者胸部周期性的受压放松,若胸内压随颠簸撞击的频率而有节律的变化,则可恢复呼吸。
•“酒桶复苏法”是将患者俯卧于酒桶上,施术者或医生用手拖起患者的双下肢,将患者前后拖动,随着酒桶的滚动,患者胸内压增加或减低而引起通气。
2.利用刺激复苏
•1000多年以前,中国的针刺人中穴位,救治突然意识丧失或实际是濒死的患者。用羽毛刺激溺水患者的咽部诱发呕吐,以除去吞咽的水。
•19世纪俄国人曾将患者竖直埋入土中,头和胸部暴露,然后向其面部泼冷水刺激患者苏醒。用高声叫喊、掌击、牵拉直肠、摩擦躯干、在患者鼻子下面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例如氨),用烟草或浓香料的烟雾熏蒸直肠,甚至用鞭苔等各种办法,用于复苏的尝试,目的是试图用各种刺激的方法唤醒患者。
3. 利用热能复苏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生命终止时躯体变凉,因而将生命与温暖联系起来。人们认为,为了防止死亡的出现,身体必须保暖。于是出现了将热灰烬或热水直接放置于躯体上的方法。
•16世纪人们常用风箱将壁炉里的热空气和烟吹入需要救生患者的口内,保持患者的躯体的温度。对溺水的患者进行温暖方法治疗。在溺水患者附近点燃炉火或者将其埋入暖沙中,或为其洗热水澡。还有让两个自愿者与其同卧一张床上用体温进行取暖。
4. 人工呼吸
•公元前800年左右,先知Elisha就有口对口救活一个孩子的描述。“他伏在孩子的身上,用嘴对着孩子的嘴,眼睛盯着孩子的眼睛,手握住孩子的手”用这一方法救活了一名濒死的儿童。助产士成功地应用这一方法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复苏,并且沿用至今。
•公元175年,希腊人Galen首次描述了风箱通气,即用风箱与一管道连接,管道置于患者口中再挤压风箱,他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引起患者肺扩张。
•公元200年左右,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在抢救心搏呼吸停止的患者时,应用了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这是世界医学书籍中关于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早的详尽记述。
- 上一篇:开班通知-Heartsaver急救-心肺复苏-AED开班通知 2021/11/14
- 下一篇:心血管疾病预防生活指南 2021/11/8